财富生活

2024年,深圳要干这十件民生实事!食品安全、医疗、住房、教育、养老都有提到……

2024年02月02日 | 查看: 68276

2月2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暨闭幕会,会上由市人大代表投票产生了深圳市2024年度10项民生实事,这也是深圳第三年由市人大代表投票选出民生实事。

2024年,深圳要干这十件民生实事!食品安全、医疗、住房、教育、养老都有提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2月2日下午,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会暨闭幕会在深圳市民中心B区礼堂举行。图为闭幕会现场。宋春雨摄

据了解,深圳市2024年度10项民生实事分别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加强安居宜居保障、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营造儿童成长友好环境、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强多元就业保障、优化市民出行体验、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扩大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覆盖。

新一年的10项民生实事

深圳市2024年度10项民生实事都提出了哪些任务?

第一项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持续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制修订“圳品”标准100项,新增“圳品”400个,加强“圳品”监督检查和品牌保护,完善“圳品”溯源链条,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完成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定量抽检总任务不少于16.6万批次,及时公布抽检结果,抽检覆盖率达到9.4批次/千人,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完成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不少于77万批次。

第二项是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全市新增床位8000张。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新增社康机构35家以上,新增全科医生500名以上。在全市130家定点医院和不少于100家定点零售药店建成标准一致的医保综合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一站式医保政策宣传、咨询、解答和办事服务。

第三项是加强安居宜居保障: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万套(间),供应分配6.5万套(间)。开工改造141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约3.9万户;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0个以上。完成全市200个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改造和400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升级小区内部管网和加压水泵房;增设40处公园直饮水设施。

第四项是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30所,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17万个,其中公办义务教育14万个、公办普通高中1万个、幼儿园2万个。制定中小学午休设备设施相关规范,分步改善学生午休条件,2024年推动全市200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校区)实现在校午休学生“舒心躺睡”。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工作,强化校园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力争实现全市校园保安员配备、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高峰勤务百分百全覆盖。

第五项是营造儿童成长友好环境:多元化、多形式举办托育机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2至3岁托班,新增托位2.2万个。新增40间公园母婴室,进一步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卫生的公园母婴环境。建设网上家长学校,为全市家庭提供不少于300节家庭教育课程,编印家庭教育指导读物,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新手父母成长包”,依托全市舒心驿站开展心理科普、筛查评估等服务,辐射10万人次;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建设满足儿童健康成长与天性发展需求的儿童友好社区,改造、提升或增加室内外儿童活动空间及设施,到2024年底全市儿童友好社区覆盖率达到60%。

第六项是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完善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全市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实现有改造意愿并符合资助条件的老年人愿改尽改;发展社区嵌入式综合性养老机构,新增长者服务中心(站)23家,实现长者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到80%以上,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覆盖率达到70%以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市新增养老床位800张。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达到33家,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达到60家。

第七项是加强多元就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少于18万人,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举办2024年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组织500家以上用人单位,提供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带动增加就业岗位不少于3万个。为来深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城市融入服务以及不超过7天的免费住宿。实施“圆梦计划”职工教育帮扶项目,资助3000名职工接受专本科学历教育;面向职工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16000人,其中实施“20+8”新兴产业技术工人培训1000人,企业班组长培训10000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技能人才培训5000人。为加入深圳工会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免费提供意外、重大疾病等保险保障。

第八项是优化市民出行体验:增强地面公交与地铁线路协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0条以上;标准化改造公交旧站台、简易站台100座以上。优化全市非机动车通行路径,完成非机动车道新改建里程不少于400公里,打通非机动车道断点不少于300处;加强地铁出入口周边等道路范围内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建设,改善非机动车停放条件;加强超速行驶、闯红灯和违规上机动车道等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整治和宣传引导,降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发生率。加强学校、医院周边交通秩序管理、违停治理、设施隐患治理,涉学校、医院的交通拥堵、事故警情同比下降5%。

第九项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持续加大“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创建工作力度,新增创建2500家“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加强对10000家已创建企业承诺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校外培训、美容美发、健身等预付式经营行为集中行业的监管,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在各区(新区)各创建一个数字人民币预付式经营示范商圈;全市新增签约预付式经营数字人民币应用门店1500家。

第十项是扩大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覆盖:力争建设超充站1000座、充电桩5万个,提升出行充电便利性。

市人大代表聚焦民生领域

在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中,许多市人大代表都积极关注民生问题,提出的建议也围绕民生领域。

比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深圳市人大代表、广东深宝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振辉认为,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外卖行业存在商户资质不全、无照经营现象普遍、食品安全无保障等多方面问题。

黄振辉建议,深圳应发挥特区立法优势,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外卖平台行业标准、细化行业监管法规,提高准入门槛。明确部门和外卖平台工作职责,如外卖平台网站在将外卖店放上网站前应对实体店综合评估、开展调查其店面的卫生状况、环境、营业资格评价,对其食材采购、餐厨人员的健康状况相关证书开展严格把关等,提高外卖食品的源头安全性,严把食物质量关。

在养老问题上,深圳市人大代表梁燕英认为,当前我国养老行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而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着资源分散、服务单一、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需要加快推动“医康养”一体化模式落地,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需求。

在就业方面,深圳市人大代表陈雄英认为,目前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巩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利润下降,企业吸纳能力大大减弱,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情况下,青年在就业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压力。

陈雄英建议,在供给侧一端,应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计划。在需求侧一端,通过开拓市场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创造就业主体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整体来看,从2022年首次提出10项民生实事以来,深圳市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深圳10项年度民生实事33项任务已全部完成。

校对:姚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