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赵子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一则巨额罚单,让本不起眼的湖北襄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襄阳农商行”)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监管部门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襄阳农商行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185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亦被警告。
证券之星注意到,这一罚单的背后,映射出该行在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此同时,襄阳农商行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净利润骤降,不良贷款率攀升,经营困境愈发凸显。
领百万级别罚单,合规风险凸显
5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襄阳农商行存在三大违法违规行为:未对超比例质押股权的股东派出董事进行表决权限制;个人消费贷、经营贷管理不到位;违规开展资产管理产品投资。
基于上述违规事实,湖北金融监管局决定对襄阳农商行罚款185万元,并对石安波、庞小虎、杨述新等责任人员给予警告。
证券之星注意到,此次处罚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襄阳农商行就因违反金融统计相关规定、账户管理规定、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国库科目设置和使用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以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六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罚款153.2万元,时任运营管理部总经理余某志也因相关责任被罚款3.2万元。
短短一年内,襄阳农商行两次领到大额罚单,凸显其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就此次涉及的违规事项来看,在股权管理方面,未对超比例质押股权的股东派出董事进行表决权限制,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股东权力过度集中,影响银行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在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管理上的不到位,则暴露出该行在贷款审批、资金流向监控等环节的薄弱。违规开展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更是违反了金融监管的相关规定,增加了银行的运营风险。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银行自身的信誉,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
业绩大滑坡,不良率大增
除了合规问题,襄阳农商行的经营业绩也不容乐观。据公开数据显示,襄阳农商行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大幅减少。2024年度盈利仅2908.19万元,而2023年度盈利为1.46亿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80.02%。净利润的骤降反映出该行在盈利能力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襄阳农商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30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8.43亿元,同比下滑了13.4%。
与此同时,襄阳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财报显示,襄阳农商行2024年不良贷款率达到了2.40%,五级分类中关注类贷款5.96亿元,不良贷款达到了7.29亿元。
相比之下,2023年,该行不良率为2.0%;五级分类中关注类贷款1.63亿元,不良贷款6亿元,仅仅一年时间,多个资产质量指标显著恶化。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下,农商行的资产质量普遍面临考验。以部分同区域、同类型农商行为参考,2024年不良贷款率较2023 年普遍上升,但襄阳农商行的上升幅度明显过快。
不良贷款率大幅攀升,很可能将进一步侵蚀银行利润,增加拨备计提压力,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从收入结构来看,襄阳农商行可能过度依赖传统的存贷业务,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较高。在当前市场利率下行、银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存贷利差不断收窄,导致利息净收入增长乏力。
而在中间业务方面,如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襄阳农商行可能未能有效拓展业务领域,收入贡献有限,难以弥补利息收入下滑带来的缺口。
襄阳农商行目前面临的罚单与业绩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反映出其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业务转型等多方面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在公司治理层面,频繁的违规行为表明该行内部的合规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管理层对合规经营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信贷风险还是投资风险,襄阳农商行都未能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导致风险不断积累并最终在业绩上体现出来。在业务转型方面,未能紧跟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过度依赖传统业务使得银行在市场波动中抗风险能力较弱。
眼下对于襄阳农商行而言,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实现稳健发展,依然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严峻挑战。(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