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

一季度末存续公司信用类债券、金融债券发行主体5477家

2024年06月07日 | 查看: 66840

  6月7日消息,为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中介服务职能作用,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就2024年第一季度债券市场16家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发展情况、从业人员情况和自律管理动态进行了总结。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季度末存续公司信用类债券、金融债券发行主体5477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业务发展情况

  截至2024年3月31日,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发行主体共计5477家。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含企业债)、金融债发行人分别为3006家、4257家和442家。从主体级别分布看,AA级占比分别为29.01%、41.70%和10.63%;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67.03%、46.77%和61.31%;无主体评级占比分别为1.16%、3.41%和0.23%。存续的资产支持证券共8808只,AA级及以上占比53.94%。

  (一)债券评级承揽量同比减少

一季度末存续公司信用类债券、金融债券发行主体5477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季度,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2246只,同比下降6.22%,环比减少1.45%;共承揽非金融企业类主体评级1242家,金融企业等其他类主体评级128家。分机构看,排名靠前的是中诚信国际与联合资信,业务量占比分别为34.01%和26.02%;其次是中证鹏元和东方金诚,分别占比12.35%和10.29%;大公国际和上海新世纪占比在5%-10%之间;其余评级机构业务量占比均不足2%。

  (二)评级调整中七成是正面调整,级别变动幅度不超过3个子级

  一季度,评级机构共对17家发行人进行了评级调整,较上季度减少45.16%。正面调整12家,均为级别上调。上海新世纪和标普(中国)上调家数最多,分别有5家和4家;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各1家。从幅度来看,标普(中国)对2家发行人上调3个子级,其他均为上调1个子级。

  负面调整5家,均为级别下调,联合资信2家,大公国际、上海新世纪和中诚信国际各1家。联合资信在季度内2次下调1家发行人评级,累计幅度3个子级;另有2家发行人被下调2个子级、2家被下调1个子级。

  (三)更换评级机构后级别上调数量同比微增

  一季度,共有136家发行人变更评级机构,同比增加42家、环比减少48家。其中4家发行人的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占比2.96%,同比增长0.83个百分点;安泰评级、安融评级、大普信评和中证鹏元各上调1家,分别占其承做更换评级机构发行人家数的100%、12.50%、11.11%和2.44%。

  (四)约两成企业获得多评级,同一发行人级别不一致率环比减少

  截至2024年3月31日,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共有1029家发行人获得2个及以上评级机构出具的主体评级,占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主体的18.93%;其中60家发行人的评级结果不一致,不一致率为5.83%,环比减少3.06个百分点。不一致的发行主体评级均相差1个子级,其中大公国际所评19家、中证鹏元所评16家、东方金诚所评13家发行人主体级别高于其他机构,占比分别为7.77%、4.15%和3.55%;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中诚信国际和远东资信分别有10家、8家、4家和2家,占比分别为2.40%、4.32%、0.67%和6.90%。

  (五)个体信用级别中枢维持在aa-级

  信用评级机构按照《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在评级报告中披露个体信用状况和外部支持。个体信用状况分布于aaa级至c级,主要集中在aaa级至a级6档,占比93.61%,环比上涨约1.54个百分点;级别中枢aa-级,占比20.34%,环比基本持平。外部支持提升档数最高9档,主要集中在0-5档,占比97.46%。

  (六)四家评级机构出现违约率倒挂

  从2023年评级机构所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主体的1年期平均累积违约率来看,多数评级机构的级别与债券违约率呈反向关系,但大公国际、中诚信国际、上海新世纪和中证鹏元所评AA级与AA+级的违约率出现倒挂。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关键词: